核潮浪涌:曾经“大而不强”的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被美军认为落后整整一代

News Center



核潮浪涌:曾经“大而不强”的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被美军认为落后整整一代

发布日期 : 2025-04-20 03:54:45 |   作者: 中国竞彩体育彩票首页官网

  

核潮浪涌:曾经“大而不强”的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被美军认为落后整整一代

  美国海军在航母和大型水面战舰领域已经没有显著优势了,核潜艇成为其最后的优势领域。核潜艇虽技术门槛高、造价昂贵,但具有天然的隐蔽性,还有持续高航速的优点。相比之下,常规潜艇的水下潜航速度较低,潜航时间也较短,实际上比具有自航能力的水雷强不了太多,适合伏击作战(包括反舰和反潜伏击),但不适合大洋巡猎和追击,也跟不上舰队行动。所以,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很早就淘汰了常规潜艇,装备的是清一色的核动力潜艇,是世界上顶级规模的全核动力水下力量。这不仅体现了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超级大国海军战力威慑的必然选择。

  当下,中美海上力量水下战力存在不对称性。然而,中国海军是近年来成长幅度最大的军种,潜艇则是中国海军军事现代化努力的核心之一。尽管整个中国海军的战术不再以“飞、潜、快”作为发挥整体战力的建设基础,但在中国持续推进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潜艇依然是海上体系对抗的重要元素,更是未来作战行动中第一波出击的隐秘杀手。

  事实上,由于具备了坚实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中国海军正在致力于迅速弥补水下战力的重大短板。只有补齐作战体系短板、铸牢体系对抗的“四梁八柱”,作战对抗才有胜算。这就有了“核常兼备,以核为主”的战略构想。

  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曾经“大而不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解放沿海岛屿,抵御军队对沿海地区的骚扰,捍卫领海主权和保卫海上交通线。当时,同样年轻的海军航空兵对海攻击能力有限,需和空军一道同军队争夺台湾海峡的制空权,还无法对水面舰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护。对没有全程空中掩护的海军来说,潜艇是最好的“战略”武器,它既可以在水下远航巡弋,又能隐蔽接敌突然进攻。中国因此决定建立潜艇部队。

  首先组建的是常规潜艇部队。1951年4月,为了培养潜艇人才,海军专门从各舰队、海校、海直机关等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了潜艇学习队,到驻旅顺苏联潜艇分队学习。队员们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近百门课程、20多个专业的学习,最终掌握了航海、通信、雷达、鱼雷、枪炮等技术。

  与此同时,从苏联引进潜艇装备的谈判也在进行中。经过几轮谈判,我国于1953年6月4日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协定》)。《协定》规定由苏联向中国转让制造六型舰艇,这中间还包括6613型柴电潜艇。

  1954年6月19日,以旅顺潜艇学习队为基础,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在青岛成立。6月24日,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接收了从苏联购买的两艘小型潜艇,分别命名为“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自此,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宣告诞生。

  1959年,中苏双方又签订了海军协议,其中转让6633型柴电潜艇生产技术的条款是重要内容。1974年8月1日,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091型“长征一号”核潜艇(舷号401)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这标志着中国变成全球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中国海军潜艇部队也由此迈入了核动力的门槛。

  不过,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海军潜艇部队都是一支“大而不强”的力量。这里的“大”指的是规模大。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大致由75艘左右的柴电潜艇和11艘左右的核动力潜艇构成,在数量上仅次于美俄海军,居全世界第三。但规模大并不等于战斗力强。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主力是033型和035型两种型号的柴电潜艇,即苏联6633型的仿制版本及其有限改进版。而苏联6633型潜艇的技术原型是二战中从德国缴获的XXI型潜艇。所以,即便035型又在033型基础上进行了性能提升(主要区别是动力结构。033型潜艇以柴油机一减速机-螺旋桨直接驱动为主,推进电机为辅。035型潜艇则直接取消减速机轴系,柴油机功率直接输出到发电机,然后通过主电动机或者经航电机推进),在20世纪90年代也早已严重落伍。

  为了提高常规潜艇部队的现代化程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一边开展了新一代常规潜艇的研制,一边积极谋求引进国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同类装备。前者的成果是039型系列常规潜艇,后者的成果则是分两批从俄罗斯引进的887型和636型常规潜艇(两种型号的“基洛”级)。

  1994年5月,排水量2250吨、极限潜深300米、自持力28天的039型常规潜艇首艇下水,1996年5月服役。尽管039G型常规潜艇(039型重大改进型)的首艇于2005年服役,但性能并不理想。后来借鉴了887型和636型常规潜艇的技术特点,039型又逐步改进,先后出现了多批次的不同亚改型,如改用注重水下航速的混合艇型,加装AIP辅助动力装置等,目前最新版本已发展到指挥塔围壳采用独特的宝塔型设计的039C型(围壳上宽下窄,呈现梯形,上面由棱形组成,中间有明显的折线。表面还铺设有消声瓦。这种设计主要是为对抗当今新一代主/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性能全面超越了俄制636型潜艇,变成全球上较先进的常规潜艇之一。

  从039型首艇到039C型,这个系列的常规潜艇见证了中国在潜艇设计和制造领域从赶超世界主流到变成全球顶尖的发展历史。不过,由于常规动力潜艇在综合作战能力上与同时期核动力潜艇永远有着无法逾越的差距,因此即便潜艇部队全面采用改进型039型取代035型、早期型039型和俄制636型,在高烈度对抗中也依然对全核动力的美潜艇部队没有胜算。

  当然,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同样装备有核动力潜艇。中国海军发展核动力潜艇的时间并不晚。正如前文所述,早在1974年,中国海军第一艘091型攻击型核潜艇就已经入列服役,基于091型衍生而来的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也于1981年4月30日下水、1983年8月1日建军节时正式服役。此后,中国海军又发展了第二代092型攻击型核潜艇和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目前它们已经全面取代了第一代核潜艇,成为中国海军水下战力及海基战略核力量的支柱。

  在20世纪90年代,092型的研制才刚刚展开,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海军水下战力的绝对主力,虽经过了一定的现代化升级,但其性能与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仍有很大的差距。西方国家认为,改进型091型核潜艇的噪声仍很大,而且水下最大航速只有25节。

  第二代的093型攻击型核潜艇首艇于2003年12月下水,2006年年底入列服役。094型战略核潜艇的首艇则是在2015年形成战斗力。相比于091型,093型换装了7叶大侧倾螺旋桨,加覆消声瓦,部分辅机及管路进行了减震,整体噪声值明显降低。此后,093型又经历了持续的迭代升级。不过,西方国家认为093型在20世纪80年代末立项时,对标的是英国的“丘吉尔”级攻击型核潜艇,并是以091型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的,设计起点并不算高。

  英国皇家海军的“丘吉尔”级攻击型核潜艇二号艇“征服者”号,曾在20世纪80年代的马岛战争中击沉了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因而在当时名声大噪。另外,“丘吉尔”级攻击型核潜艇排水量比较小,全长86.9米,宽10.1米,水下排水量4900吨,接近于091型,但其综合性能相比091型占优,特别是能以28节的航速在水下航行,并拥有发射直航鱼雷、线导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的能力。所以,即便093型立项时以“丘吉尔”级的性能为对标对象也是合理的。但问题就在于,中国在093型的研制过程中遭遇了预料之外的困难,整个项目在立项20多年后才开始建造第一艘原型艇,以至于面临着“刚出生就要落后”的尴尬局面。

  毕竟“丘吉尔”级代表的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约相当于美国海军的“鲟鱼”级),即便中国海军能在预定的90年代中期获得093型,它也在综合指标上落后于美国海军的潜艇,更何况093型首批2艘直到21世纪第1个10年的中期才开始服役。此时,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早已停产,比“洛杉矶”级更新一代的“海狼”级已经建成服役,“弗吉尼亚”级则慢慢的开始批量建造。

  093型在服役时的性能落差由此可想而知。所以,尽管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规模上仍就保持着世界第三的水平,但整体上却仍是一支“大而不强”的水下力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海基战略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

  在2023年的美国媒体采访中,时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塞缪尔·帕帕罗海军上将(现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分享了他对西太平洋局势以及中美海军现状的认识。帕帕罗对中国海军潜艇部队与火箭军的态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一现象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比如,尽管中国海军实力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式的进步,但当问及美国海军在潜艇力量方面与中国的对比时,帕帕罗的回答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中国海军潜艇落后美军潜艇1代,10~20年”。而在被问到是不是担忧中国火箭军时,帕帕罗将军则回答道:“担心!只有傻瓜才不担心。”因此能看出,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正处在一种总体差距不大、各有所长的动态平衡状态。但必须承认的是,这种平衡关系依然是有些脆弱的,特别是对于中国军队而言,如果不设法弥补自己在水下战力方面的短板,这种平衡就有被迅速破坏掉的风险。于是,这就有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核常兼备,以核为主”的新时代转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微信获取报价方案